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漆器工作室完成的“独木神舟”作品近日完成,并被客商高价收购。 “独木神舟”长3.4米,高0.6米,宽0.5米,它以上世纪70年代在和义路出土的唐代独木舟为原型,采用中国传统的“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和充满现代气息的色彩搭配,让这一作品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脱胎漆器”是用...
23日发现的唐代钱币开元通宝。(库车县文物保护管理局提供) 23日,库车一工地上,新挖出来的黄土被堆在一起,运土车正在往外面运输,突然有细心的工人看到一枚黑色钱币,随后便喊道:“这土里面有钱!”闻讯后有人报了警。 库车县文物保护管理局局长王志强,在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初步勘察,原来这些钱币的所有者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人。 24日,正在清理现场的王志强通过...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农具的使用有着漫长且久远的发展史。4月25日,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馆藏精品文物,一尊来自唐代的“渤海铁犁铧”,将灿烂悠久的黑土农耕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 据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研究人员介绍,人类使用犁的历史可以追溯至4000到5000年前,铁犁则由古时一种叫做耒耜的农具演变而来。本次展出的唐代渤海国时期的铁犁铧...
出土的执壶 近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城南一建筑工地发现了一座唐代古葬,虽然该墓被盗严重,但出土的两件执壶保存完好,为研究执壶器型演变及唐代民窑系普通白瓷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考古人员介绍,该墓为一座竖井墓道土洞墓,南北向,弧背刀把形,因早期被盗,仅出土有黑釉执壶、白釉执壶、铜镜残片、铜钱及部分铁器残片等。两件执壶保存都比较完整,一件是白色胎黑釉执壶,在肩部的一侧与口沿之间贴一...
库车县老城区一施工工地发现古钱币。 库车县老城区一施工工地发现古钱币。 24日记者从新疆库车县文物局获悉,库车县一工地在施工中发现大量古钱币及古代陶罐。 据称,4月23日下午,库车县文物局接到举报,该老城区一施工工地发现古钱币,文物局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挖掘清理,当天下午就清理出了三千多枚,全部为唐代“开元通宝”,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记者在现场看到...
“回鹘王子葛啜墓志”拓片 记者12日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了解到,西安新发现一块唐代回鹘王子墓志,经学者研究确认,为迄今为止世界所发现的唯一一块唐代汉文、鲁尼文双语石刻墓志。填补了古突厥文字在东亚地区文献资料的空白。 据记载,回鹘,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鲁尼文是古代突厥、回鹘等突厥语民族从八世纪开始使用的一种古文字。鲁尼文刻铭在亚洲、中亚等地...
发现的唐代石人石虎(省文物局供图)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礼泉县近日发现新出土的初唐时期石人、石虎各一件。这两件文物的发现,为研究礼泉县唐代墓葬分布、石刻配置以及唐代石刻制作初期工艺流程,提供新的实物依据。 3月16日,礼泉县烟霞镇上营村业余文保员高联在果园犁地时,发现有石刻露头。高联立即将情况上报至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赶至现场后,将埋在地下的石刻挖出,发现是一件未经打磨的唐代石虎。 ...
近期,礼泉县两乡镇发现新出土唐代石人石虎各一件。3月16日,上午10点23分,礼泉县田野文物保护大队接到烟霞镇上营村业余文保员高联社报告,在其果园地内犁地时发现有石刻露头,田野文物保护大队接到报告后,立刻组织人员赶往现场,协同相关人员将埋在地下的石刻挖出,原来是一件未经打磨的唐代石虎。通高108、座高14、长74、宽35厘米,两耳竖起、双目圆睁、闭嘴而牙齿外露,躯体留有凿痕。石虎出土现场在西侧50...
新近发现并被文保所收藏的表明“中山”方位唐代墓志的拓片。(苑永涛/摄) 河北省唐县县委宣传部1日透露,该县文保所新收藏的一块唐代墓志,再次为古中山国都城曾在唐县提供了佐证。文保专家称,这对研究古中山国历史和唐县历史沿革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文物是唐县原政协副主席宗健在为编纂宗氏家谱征集文物资料时,在该县都亭乡宗高和村获得,并于近期捐献给县文保所进行永久收藏。 据唐...
唐代滑石兔 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近日发布一张1956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M45唐墓出土的唐代滑石兔,并“严重声明”,称“绝非鼠标”。这条声明,立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爱吐槽的Ray”戏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出土的无线鼠标充分说明了我国唐代的科技水平已达同时代世界顶尖水平,此无线鼠标造型圆润,手感平滑,精度极高,应是当时...
微博上所流传的陕西文物局晒出的唐代“无线鼠标” 1月21日报道:今天,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1956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M45唐墓出土的唐代滑石兔,并“严重声明”,称“绝非鼠标”。这条“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声明,立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爱吐槽的Ray”,西安...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健介绍此次考古发现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查看一件早期的景德镇瓷器 2013年刚刚开年,上海考古就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博物馆和青浦博物馆等考古工作人员在青浦区青龙镇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发现唐宋房屋基址、水井、灰坑、铸造作坊、砖砌炉灶等建筑遗迹,出土铜、铁、木、陶瓷器等近2000件,发掘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 青龙镇是上海地区第一个名镇,位...
考古工作人员展示出土的唐代“鹦鹉衔绶带铜镜”。新华社记者 任 珑摄 上海博物馆6日在沪公布,位于上海青浦的“青龙镇遗址”二次考古发掘成果取得显著成果。此次出土唐宋文物近2000件,并在上海地区首次发现一处范围较大、使用时间较长的唐代铸造作坊遗迹。 青龙镇是上海地区第一个名镇,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到唐代,青龙镇成为海防要地,也成为上海地区最...
大浦塘南朝墓内结构。南京市博物馆 供图 在南京市高淳县,盛传唐代新罗(今朝鲜)文人崔致远,因为仰慕双女坟中两名女子的才华和美貌,曾在双女坟演绎“人鬼情未了”的感人故事。那么双女坟到底是哪个年代的呢?墓中埋葬的到底是不是佳人遗骨呢?昨天上午,在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年度考古工作总结会上,除高淳“双女坟”之外,栖霞灵山北麓大浦塘5座南朝墓、瑞金路小学操...
“景德镇制瓷始于五代”、“南青北白”、“江南白瓷晚于青瓷”、“没有发现完整的唐代窑炉”等等这些中国陶瓷史概念在此之前都是正确的。不过,从今天起,这些就都不是标准答案了:景德镇浮梁县兰田出土的唐代窑炉改写了历史。 1月28日结束的景德镇兰田窑窑址考古发掘,除了将景德镇的陶瓷烧造史提前了一百多年外,还物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